只要買對商品,就能從⽇常⽣活中「簡單做環保」
環保材料怎麼挑?你的觀念正確嗎?

選擇對環境傷害少、污染程度低的⽤品(零污染最理想),從消費⾏為的改變,促使企業願意開發低污染、省資源、可回收的商品,是「綠⾊消費 」的真義。

 

⼀定要知道的減塑陷阱!你踩雷了嗎?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5913分享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227期

 

地雷1複合材質環保餐具,其實不環保

你是否常在賣場或網路上看到號稱⽤「麥稈」、「稻殼」或「⽟米」製成的餐具,宣稱以食品級天然原料製成,無毒、可⽣物分解,可能還有天然的香氣,因為質地輕巧⼜耐摔,常被⽤來製成環保筷、碗盤、甚⾄嬰兒餐盤,價格低廉,在各⼤團購網站都很熱賣。
清華⼤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這些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乳酸 (PLA)」,由於原料來⾃於可再⽣資源,被認為是綠⾊塑料。「不過,完全⽤聚乳酸來做,耐熱性較差,製作成品有難度,產品也比較不耐⽤,因此很多廠商會再添加塑料,⽤於食器的話通常是加PP或PE。」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會台中分會會長張明純也指稱,多數PLA在製程中需加入黏著劑等助劑,這些化合物是什麼?毒性如何?⼀般⼈在購買時根本無從了解。更糟的是,這些加入⽣質原料的塑膠,從原本單純可回收的PP、PE,反⽽成了不可回收的「複合材質」,只能統統送入焚化爐燒掉,⼀旦不⼩⼼混入回收塑膠⾏列,反⽽會影響再⽣塑料的品質,製造出劣質品,更易被淘汰拋棄。
曾有許多主婦聯盟的學員問張明純該不該選購稻稈環保餐具,她反問:「推廣這類餐具的⽬的是什麼?發展⽂創商品嗎?還是要消耗稻殼?」她認為,若是後者,稻殼可⽤來做堆肥、建材,不⼀定要⽤在餐具上,這些標榜環保的餐具,可能比塑膠更不友善。
⼀般⺠眾要避免買到這類「⽣質塑料」混⾎兒,只能從材質標⽰上辨識,如果除了該有的麥稈、稻穀、⽟米澱粉之外,還加了PP、PE等塑膠,就屬於複合材質;如果包裝上完全沒有標⽰成分,就不⽤為妙。同樣地,在⼤賣場看到打著環保訴求,將⽊屑融入塑膠製成牙刷柄的商品,也是減塑反教材。
複合材質 生質塑料
 

地雷2》⽣物可分解塑膠袋,是分解還是裂解?

在眾多塑膠材質當中,⼜以塑膠袋被利⽤的時間最短,經常⼀次性使⽤、短短幾分鐘就被丟棄,卻造成海洋⽣態致命危機。加上許多塑膠袋使⽤PVC材質, 需加入⼤量塑化劑,燃燒後產⽣戴奧辛毒氣,因此在各國減塑政策中,⼀直是⾸要的打擊對象。
正因如此,「⽣物可分解」塑膠袋成了最夯的替代品,超商購買現煮咖啡時所⽤的⽩⾊薄軟袋⼦,以及賣場販售各種夾鏈袋、垃圾袋,都以「可分解」為訴求。
但弔詭的是,「可分解」的定義易被誤⽤,消基會在2016年抽驗市售14件宣稱「環保可分解」的塑膠袋商品,結果發現,真正可分解成⼆氧化碳和⽔、回歸⾃然的僅有4件,其他商品的主要材質仍為PE
「原料中含有4P(PE、PP、 PS、PVC)的袋⼦就不能完全分解掉,就算加了⽟米澱粉或碳酸鈣幫助袋體碎裂,塑膠也僅是『裂解』成碎片,最終進入海洋,根本不環保。」⾝兼中華⺠國消費者⽂教基⾦會檢驗長的凌永健搖頭說。
海洋汙染
塑膠若非體積夠⼤、可以收回來再利⽤,就是要完全能被⼤⾃然分解,像這種「從⼤變⼩」的碎片,更容易被動物吃下肚。
更且在使⽤上,這些僅裂解⽽無法完全分解的假環保塑膠袋,耐⽤度差,塑膠碎片進入⼟地後還容易吸附戴奧辛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循著食物鏈回到⼈體,危害更甚。
凌永健指出,唯有透過標章才能辨識,國內有環保標章,國際上可分解(可堆肥)認證則有Vincotte認證 、BPI認證、GreenPla認證、DIN CERTCO認證等4個標章,選購前需先認清(如下圖)。
環保標章
 

地雷3》救了海⿔卻害慘北極熊,真的嗎?

為響應環保,減少⼀次性塑膠吸管⽤量,近年來竹吸管 麥稈吸管 、不鏽鋼和玻璃材質的環保吸管⼤⾏其道,不過有不同聲⾳認為,玻璃和不鏽鋼雖然比較耐⽤,但製作過程需 要上千度⾼溫,消耗能源較為嚴重,會加重地球暖化、造成污染,將導致「救了海⿔卻害了北極熊」。是真的嗎?
「不,這只看到其中⼀個⾓度罷了」凌永健搖頭說,重視產品可循環再利⽤是現今主流觀念,因此在商品設計時考量到永續性,應以「⽣命週期評估」和 「綠⾊設計」交叉比對,綜合諸如酸化、致癌及非致癌性傷害、⽣態毒性、優氧化、全球暖化、臭氧剝奪、呼吸效應、煙霧、⽯化燃料剝奪、經濟效率等各種指標,評估出最適合的材質。
因此,儘管塑膠吸管的⽣產看似耗能較少,但⼀次性使⽤且幾乎無法回收,⽣命週期很短;⽽玻璃來⾃於玻璃砂的開採,會對環境產⽣衝擊,但製成產品後可重複使⽤,也可回收重熔製成新品,且這⼀來⼀往,就不是僅以最末端的⼀次使⽤來比較可以判定的。
recycle reuse reduce
2020年不僅是地球⽇50週年,也是巴黎氣候協議正式⽣效的第⼀年,地球仍然⾯臨許多挑戰,如何守護環境已是當前最急迫的議題,因此號召⼤眾全⾯⾏動「為地球多做什麼」真的很重要。

友善環境,可以這樣做

1. 使用可分解

一次性不是不可以,但要用就用純天然,無化學加工上膜,其中不含⼀丁點微型塑膠成分之環保商品。可持續關注的是,再⽣⽊材和可再⽣的天然黏著劑組成的應⽤商品。

2. 使用可回收

使⽤可重複利用、可回收重製成新品之產品,這樣的產品⽣命週期長,能分散每一次製造、運輸的耗能,發揮產品最大效能,對環境的影響就不是僅以最末端的⼀次使⽤來判定的。
許多專家都建議,物盡其⽤,⽤到不能⽤為⽌,才是真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