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一週內會使用多少個塑膠製品嗎?雖然塑膠一直帶來不環保的印象,但只要做好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它其實未必會是最糟糕的材質喔!
在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製品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印有綠色方形回收的標誌,但塑膠其實是有分種類的!標誌中的數字從1~7,意味著不同的材質,每個材質的用途和耐熱度都不相同,成分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回收分類方式,現今國內可回收塑膠的分類有7種,可以讓回收業者更有效率的分解處理,那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塑膠的7種分類

1號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

PET質地輕盈,韌性強,顏色透明,多用於寶特瓶,佔塑膠回收類的最大成,也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類型,我們可以看到回收場中寶特瓶是獨立出來的一項回收,耐熱程度最高只到85度(所以大家都說寶特瓶不可以裝熱水),因此不利於加熱以及重複使用,回收處理後的PET可製成環保衣、環保袋等製品。

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

HDPE的顏色屬於半透明或者不透明,密度較高,材質與PET相比較為硬、厚,可以接觸食物,像是優酪乳和牛奶的罐子,並且有良好的耐化學性,所以也可用於盛裝清潔用品,成本低且加工容易,還可以添加抗UV來強化耐候性,常見於公園遊樂器材,回收再生後可應用於塑膠罐和垃圾桶等具彈性的塑膠製品。

3號PVC(聚氯乙烯)

PVC和PET皆為透明材質,它是五大塑膠(PE、PVC、PP、PS、PET)中唯一的含氯塑膠。因為含氯所以可添加塑化劑來改變它的柔軟性,改變後的PVC可以像保鮮膜一樣柔軟,但未添加塑化劑的PVC則是相當硬的。
因為可以改變其特性,降低了生產技術,所以PVC的用途非常多,早年的PVC用於奶瓶,但經研究後發現在高溫下恐衍生出致癌物,耐熱度較低,一般製造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為重金屬,所以也有人將其稱為「毒塑膠」,現今已經鮮少用於熱食的包裝上,而是使用於雞蛋盒、漱口水等,但PVC無法透過燃燒來回收,因其燃燒會產生戴奧辛,是塑膠材質中較不環保的一種。

4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

是HDPE的較低密度版,因此材質較於柔軟,同樣可接觸食物,但因為密度較低的關係,它的耐熱度也不高,約70~90度,多用來製成塑膠袋、保鮮膜、可擠壓瓶身的容器等,也可以製成不少醫療器具、藥品包裝袋。

5號PP(聚丙烯)

PP和PE都屬於半透明的質地,原料外觀為白色顆粒,無味無毒,由於晶體結構完整,具備容易加工、抗沖擊、抗彎曲性、耐酸鹼、耐化學物質以及絕緣性好等優點,耐熱程度可至140度,所以在汽車工業、家用電器、電子、包裝及建材家具等方面被廣泛的應用,另外果汁、豆漿瓶罐也常以此材質製作。

6號PS(聚苯乙烯)

可以分為未發泡和發泡兩種,未發泡的材質最常見於養樂瓶身,發泡的PS又可稱為EP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麗龍(它可被稱為萬年塑膠啊!)PS容易碎裂,若撞擊則會有裂痕,但保冰和保溫的效果相對較好,所以有些廠商會以此作為飲料瓶身或是泡麵碗,但是保麗龍真的非常難分解,也很難再製成其他有用的產品,所以注重環保的朋友,請盡量不要選用保麗龍產品!

7號OTHER (其他)

除了以上6種塑膠產品,其餘可回收材質的塑膠則會被歸類到7號,常見材質包括植物可分解的環保塑膠材質(PLA)、ABS樹脂、聚碳酸酯(PC)、壓克力等。近年來PLA材質相當熱門,它由植物萃取材料,可自然分解,最常見的是便利商店的冰沙杯。但它雖然具備生物循環的特性,但在回收處理實務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也引發出環保的爭議。
看完了以上7種介紹,大家對於塑膠的材質與回收有沒有更加了解呢?但以上這些其實只是初步的回收階段而已,再回收重製又是另一項難題,所以在挑選上可以多以簡單的原料做使用,或以減塑生活作為目標,才能真正的為環保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