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之後,衛生安全成為首要之務,民生店家開始出現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熱潮,其實,一次性餐具在現在這種狀況下並沒有相對安全,你知道嗎?

 

一次性餐具包括哪些?

所謂的一次性餐具,就是提供一次性使用,用後就丟的餐具,材質常見的包括紙類、塑膠,保麗龍等等,製成的物品包括杯子、碗盤、便當盒、以及餐盒內盛裝物品的內盤、筷子、湯匙、刀叉、攪拌棒等等。
一次性餐具
 
 

疫情期間 ,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否更安全?

答案是NO!近日發布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式物體的表面仍然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塑膠製品的表面可存活72小時為最久;且新冠病毒會依附在塑膠及卡紙上,而這些塑膠包裝和容器在生產、運輸、儲存,甚至使用期間,都有機會成為播毒媒介,消費者不會知道這些包裝有否曾曝露於受感染的風險之中。因此改換回使用一次性餐具、紙杯等並不能確保衛生、食品安全,反而可以肯定的是對人體、環境的害處更多。
環保防疫迷思-一次性餐具衛生安全
 

那麼,疫情期間使用可重複裝填的容器會比較安全嗎?

在正常妥當清潔下,可以說是相當安全的,用肥皂水、熱水有效清潔跟消毒容器表面,杜絕細菌及病毒傳播。家用的洗潔精其實已經足夠消除病毒的感染性,用來清洗重複使用的容器,安全衛生。
環保防疫迷思-自備環保容器
 
 

面對疫情,我們仍然有辦法不犧牲環境

除了飲食安全之外,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像塑膠這類的拋棄式用品一旦成為垃圾進入到水環境中,容易遭受水中病原體沾附並四處流竄,甚至隨著海洋散佈到更遠的地方,因此,我們在疫情期間,更不應該走回拋棄式消費的老路。
這段時間以來,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超前部署各項防疫措施,希望能藉此危機化為轉機,開拓更永續的消費模式,建立更友善環境的產品包裝設計、可循環的物流機制,或是更多重複使用的服務,讓民眾在進入店裡消費時都能擁有安全衛生也永續環境的選擇,這才是與環境共享共存的根本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