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在世界上已歷史悠久,雖然最確切的起源已無法考證。但最早最早的傳說,源自於神農氏一個不經意的舉動,而促成這美妙而悠遠的文化。相傳神農氏在一次煮水的過程,因為有幾片茶葉不小心落入水中,一起沸煮,使水色有了變化。神農氏大膽地嘗試了這樣的水,卻發現這般滋味妙不可言,並開始研究起來,進而拉起了人們飲茗的開端。

 

由茶所延伸出來的文化

茶的世界包羅萬象,不僅是飲茶、賞茶而已,還孕育出許多和茶有關的文化--既有風俗、禮儀、茶道、茶藝、典故、傳說、文學等,甚或是包羅了:書、畫、音樂、舞蹈、飲食、醫藥……茶文化之所以遍及各種面向,是因為它以茶為運載,遞送出傳統文化的思想以及精神。而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隨後逐漸傳播到周圍的國家,並於日本發揚,最後遍及世界。日本的哲學家、茶道專家,自號「心茶道人」的久松真一先生也認同:「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

 

『茶』文字的起源,茶所代表的含意

最早的」字,出自「荼ㄊㄨˊ」,而「茶」字之形、音、義確立於中唐。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根據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因為荼ㄊㄨˊ字的用途越來越多,為了區別,便將「荼」字減少一筆劃為「茶」,而留下「茶」字使用的記載,並逐漸固定了其形音義。將茶字拆解,由「艸」、「木」和「人」組合而成,表示茶為草本植物,人將其採來煮水喝。

 

茶所代表的東方精神文化

喝茶能靜心、提神,帶來心曠神怡的感受,並有清新、雅逸的特性,可以陶冶性情,修身養性。這樣的精神文化蘊含了-清、靜、恬、淡和內省修行的思想,古代的名門貴族、文人、商官等,喜愛在品茗中吟詩、商議、歌唱、彈琴、作畫、下棋等,一面飲茶,一面體會其中的高雅。

 

茶所代表的西方國家文化

西方的飲茶文化,最早是皇宮貴族之間的飲品,一直到17世紀末才越來越平民化。相較於東方文化,西方國家的人喜歡用銀器喝茶,口味的變化也很豐富,不論是加糖、鹽、牛奶、水果、花草都有。不同於東方飲茶的禮儀和思想,西方國家喝茶更注重社交、場景、宴會、格調,和身分等等。

 

臺灣茶文化的由來

至於臺灣的茶文化,是源自於西元1865年一位英國商人杜德 (John Dodd),在他來臺後,認為臺灣北部的丘陵地理環境氣候十分適合種植茶葉,便從福建引進茶葉,在臺種植後的成果發現不僅茶葉好喝,在外銷上也獲得很大的成功和迴響。並用台灣茶 (福爾摩沙烏龍茶)」運往美國銷售,受到大量的歡迎。茶葉也成爲臺灣主要的出口商品。隨後臺灣北部的經濟地位越來越提升,而經濟重心也因此北移。
 
到了1970年代,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在種植茶葉,使得茶葉的國際市場發生變化,臺灣茶葉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劇烈。同時在這個時候,臺灣年輕一代,其民族意識提升,想要復興中華固有的文化,所以很多傳統文化漸漸地被復興,譬如放風箏、打陀螺、捏麵人、布袋戲,都在那個時期盛興起來。
 
現代則因為手搖飲的風潮,帶起新一代年輕人對臺灣茶的追求,除了茶品牌遍地開花,茶品項發展更趨豐富,臺灣茶背後的島茶故事與精神文化也再次復甦,讓飲茶不再只是一飲甘醇,更是品味整座島嶼的人文風情。

 

何謂茶藝?

延續上述的臺灣茶文化,當時代為了要復興傳統文化,大家也想要推動一些正確喝茶的方式,以及推廣茶的人文知識等等。而在西元1977年,中國民俗學會的理事長婁子匡先生,提出「茶藝」一詞,以別於特種行業的「茶室」以及日本的「茶道」。為了推行茶文化,茶藝館就像小型的交流之地,偶而還會辦一些茶藝講座,一些展覽和農會,或其他團體合作的促銷活動,到了西元1990年,臺灣的茶藝館也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樣的文化推廣,除了將茶藝帶入校園,有了茶藝社,還有一些茶藝活動,像是泡茶比賽、有獎徵答,或是一些與歌舞結合的茶藝表演,甚至是制茶體驗等等,這都是1990年後慢慢形成的茶產業跟文化之結合。
茶藝的「藝」含有「技藝」及「藝術」的雙意,臺灣茶藝首先強調「技藝」,包含種茶、製茶、泡茶、品茶……再來就是創造「藝術」的境界。而平時茶藝便是瞭解何謂好茶?如何品嚐茶葉?如何泡出好茶?一邊玩賞,一邊發揮創意,進入藝術之境,豐富飲茶的生活。

 

何謂茶道?

日本的哲學家倉澤行洋先生認為:「茶道是綜合生活的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而「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可以說,茶道與修心有關;茶道為茶文化之核心,是茶人在飲茗時,完善自我、認識自我的過程--藉由茶來悟道。若要開始自己的茶道,除了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可以先了解各種茶的知識,準備自己合適的茶具等等,還有就是要準備一顆寧靜的心,一邊習茶,一邊學習修身養性和待人處世的道理。

 

泡茶、飲茶時的心態

之前曾在其他文章提過泡茶的原則和心態,對於自身經驗,我向習過茶道並愛茶成癡的母親討教,過程中不僅聽得入迷,還得到了一些美好的收穫。對她來說,她認為:「茶,是靜心、是冥想入定。」也是她在創作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接著母親便告訴我:「泡茶前的心,在選擇茶葉之時,就已經決定了當下的風情。或老陳、喉韻柔軟、或淡如嫩芽。」浪漫的茶迷,甚至將自己品茶時的感動寫下,用文字記下了霎時的永恆。

 

「坐在竹習上,看著滾沸的水,是動。而我正在進入悠然神往的情境,嚮往自由地挑選著各樣茶品種的芬芳……當我心情最佳時,喜歡選上一泡雲南困鹿山的生態茶,為深山中之最。好的心態,取決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好比:一壺清茶逢友時。三五好友相約免不了一壺好茶。醉了,也是深感在採擷茶葉的故鄉中,聞著它帶給我們美好的氣息,一如既往的美好。

 

若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那茶就是滲入骨髓中的靈魂,日日飲上幾杯,便是我的慢活主義。我常醉茶,似乎是一種解不了的癮症,因為我需要更多創作的靈感。心態好時,思緒清晰可見,一筆順暢到底,往往就是沈醉其中的茶香尋幽。寫作,若是不搭配一壺好茶,彷彿對不起自己的書寫與生命的氣質。」

 

總結

茶文化是深入生活之間所堆疊出的人文底蘊,隨著時代脈絡變遷,飲茶,可悠遠亦可純粹,如聊天最後母親所言:不管我們是為了何事而泡茶,泡茶本來就是一種好心態下的行為,你才會動手去認真思考自己想喝哪一種茶,配上哪一種杯子,或如何煮一壺好茶。不管自己喝也好,為他人泡茶也好,寫作時喝、消遣時喝、端重地喝……只要過程中得到了些許樂趣或平靜,那都是好的。」不如就捻起幾片茶葉,感受由古至今的茶故事,品味屬於自己的獨特茶香。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喝茶?天天喝茶的7大好處
延伸閱讀:怎樣才能泡出好茶?泡茶的4大技巧!

 

 

參考資料:
https://www.easyatm.com.tw/
https://ppfocus.com/0/cu398182a.html
http://qiyuan.chaziwang.com/etymology-11744.html
https://www.unileverfoodsolutions.hk/chef-inspiration/
https://www.getit01.com/pw201906173643218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XyRsbkLz0
https://blog.udn.com/tea520/13215002
https://ppfocus.com/0/cocb1be8f.html